经过多年努力,全市消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责任体系日臻完善
推动党委、政府构建起“大事随时议、部门联席议、季度定时议”的议事机制,在全国率先修订《上海市消防条例》,制定出台市、区(市)县两级消安委成员单位工作规则。
火灾防控亮点突出
清剿火患战役、夏季消防检查、冬春火灾防控等专项整治连续多年被公安部全国通报表扬,常态化开展生命通道专项整治,曾多次被央视专访报道。在西部率先开展全域消防安全形势综合分析评估,聘请专家团队形成评估报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成微型消防站近5千个,创造了分类建队的“成都模式”、高效推进的“成都速度”和规范运行的“成都机制”,公安部消防局多次在全国规格会议上表扬和肯定。总结固化了大型消防安保工作机制,根据“三个不发生”目标,设定三类工作区域,启动现场应急响应“135N”处置机制,年均完成大型安保300次左右,全国罕有。
灭火救援全国领先
1998年以来,作为全国抢险救援工作的发源地,成都消防构建起领先全国的灭火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了市、区(市)县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7+4”灭火应急力量体系,依托全国一流的都江堰防灾减灾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开展实战化、基地化、模拟化训练,积累了以“5.12”汶川特大地震、“4.20”庐山地震救援为标志的丰富实战经验,沉淀出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风险、特别讲纪律、对党和人民特别忠诚”为精神的深厚的灭火救援攻坚文化,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基础建设跨越发展
目前,全市投入执勤的消防队站总数共计86个(含简阳市),其中公安消防站38个,政府专职消防站48个,队站总数超过广州为副省级城市最多,政府专职消防队规模全国领先,各类消防车辆近600辆,建成了西部首个进口消防车辆装备(区域性)维修中心。
1.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单位未落实消防责任制。
在消防安全责任上,部分地区和部门的安全发展理念还不够深入,消防安全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单位从业人员消防工作专业化程度较低,自我管理能力普遍不强。
2.城市消防管理体量巨大,火灾起因复杂隐蔽。
在社会火灾防控上,火灾事故总体仍易发多发,零星亡人火灾事故偏多;火灾隐患总量大,个别领域火灾隐患比较突出;消防监管手段比较单一,消防信息化建设滞后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普遍不高,家庭火灾防范、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能力仍需提高。
3.消防信息智能化程度低。
在灭火应急救援上,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还不够顺畅高效,训练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序化有待提升;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滞后于形势任务发展,政策性保障滞后;消防车辆装备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战效能不足,空中救援能力缺乏,满足特殊需求的大功率、大流量消防车辆缺配严重。
4.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维护管理未落实,完好率低。
在消防基础保障上,城乡结合部消防水源严重缺失,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和乡镇消防队建设滞后,中心城区消防队占布点仍需补强。
上海市作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而我们消防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不可避免的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匹配,建立“智慧消防”。
“智慧消防”就是立足满足火灾防控“自动化”、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日常执法工作“系统化”、部队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大力借助和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GIS地理信息等新一代技术,创新消防管理模式,实施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
智慧消防即是通过物联网信息传感与通信等技术,将社会化消防监督管理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灭火救援涉及的各类要素所需的消防信息链接起来,构建高感度的消防基础环境,实现实时、动态、互动、融合的消防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能全面促进与提高政府及相关机构实施社会消防监督与管理水平,显著增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灭火救援的指挥、调度、决策和处置能力。
1.广泛的透彻感知
“智慧消防”建设的基础就是广泛覆盖的信息感知网络,我们消防工作涉及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全面地掌握信息,需要拥有与城市的各类要素交流所需信息。同时为了满足深度的透彻感知,就需要我们的感知网络能够采集不同属性、不同形态、不同密度的信息。当然,广泛的透彻感知并非意味着全方位的信息采集,应以满足深度研判的需要为导向。
2.全面的互联共享
智慧消防光靠感知是不行的,还需要现场的信息和系统连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扩大信息掌握量就需要城市宽带、互联网、公安网等多种网络互通,最大限度地增加信息的互通程度。同时,要打破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保护壁垒,形成统一的资源体系,使消防不再成为“信息孤岛”。
3.集中智能的大数据计算
“智慧消防”当然需要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信息体系,这是我们决策和控制的基础,但是真正体现出“智慧”的是需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的能力,智能处理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对初步信息的提炼增值。例如一起抢险救援事故,一个中队到现场处理,了解和掌握现场基本情况,而他的身后有一个更大的平台,一旦需要,很多战训专家可以进行会诊,这种智能化的处理方式会更加有效。
全市消防工作站在“跳出程度看成都,放眼全国看成都”的战略高度,努力突破“盆地思维”和“西部宿命”,在各项工作中争一流、创先进。构建起风险评估和精准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消防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夯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和消防安全社区建设100%达标,公安现役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三位一体的消防力量体系全面形成,消防宣传教育社会化水平再上台阶。
在保持和发扬专项治理、灭火救援、队站建设等工作优势基础上,奋力推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社会火灾防控、灭火攻坚能力和消防基础保障全面跻身全国一流方阵。建立上海市智慧消防系统通过智慧化、可视化的手段做好分析研判、提前预警、合理处置,开展城市消防视频感知、识别感应、位置感知设备的统筹部署,解决部件分散管理、信息分头感知的问题,实现城市感知数据的共享共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做好推进上海市“三网融合”工作的准备,逐步形成智慧的城市安全综合治理体系。